中餐走出去,特色美味吸引海外粉絲
文章作者:佚名 點擊次數(shù):1422 更新時間:2017/2/28
圖為2016年在德國埃爾福特舉行的第24屆奧林匹克烹飪大賽上,中國隊成員在制作美食。
核心閱讀
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紅遍中國大江南北,海外中餐館將各種特色美食傳遍五大洲。春節(jié)期間,本報駐外記者走訪當?shù)刂宛^,感受到中餐在海外越來越受追捧,多樣化的中國特色美味不斷吸引著海外粉絲。
從喜歡吃中餐開始愛上中國
取面、分段、搓圓、按壓、搟皮、包餡、封口、壓邊,不到一分鐘,一個韭菜盒子就包好了,上鍋煎至兩面金黃,就可端上食客的餐桌。用剪刀由中間一分為二,濃濃的韭菜雞蛋香味四散開來——這是巴西圣保羅榮和中餐廳最受歡迎的一道菜。
晚上9時,可容納144人的榮和中餐廳已經(jīng)基本坐滿了客人。一道道中式菜品從廚房送到餐桌,除了韭菜盒子,水餃、炒面、合菜蓋帽、油淋雞等也是食客們喜歡點的菜。餐廳會計蔣美玲說,午飯時生意更火爆,有的巴西客人寧可等上一個多小時也要吃到中國美食。
榮和在圣保羅可謂小有名氣。“電視臺、報紙都報道過我們店,各路媒體采訪不下幾十次。”蔣美玲說,店里的師傅還經(jīng)常被邀請到當?shù)仉娨暸_參加廚藝展示節(jié)目,現(xiàn)場表演拉面絕活。
如今,這里的六成食客是巴西人。巴西人喜歡吃煎炸食品,為了適應當?shù)厥晨偷目谖叮瑯s和在保持原有傳統(tǒng)中餐的基礎上,開發(fā)了類似炸餃子、炸餛飩等菜式,這也為餐廳加分不少。本報記者和來吃晚飯的巴西人埃勒庫里斯聊了起來,他自己有一家巴西餐廳,但是幾乎每周都會來一次榮和,“因為這里的中餐有特色、味道又特別好,衛(wèi)生也讓人放心。”
很多巴西人從喜歡吃中餐開始愛上中國。在榮和餐廳,大門左手的墻上掛著關云長、穆桂英等中國歷史人物的泥塑;廚房工作間外的墻上懸掛著老北京胡同觀賞圖;在收款臺上,也像許多中餐廳一樣,擺著一顆翠綠的白菜擺件。“總有客人問我,為什么要擺一顆白菜,我就跟他們解釋白菜寓意財源廣進;有人特別喜歡門口那些泥塑,說太漂亮了,問我可不可以買。”蔣美玲說,每次聽到巴西人說喜歡中國,就“還蠻開心的”。
多元化中餐迎合不同食客口味
中餐在美國也比較火。最近,杭州甘其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哈佛大學核心區(qū)域開了一家包子店,引得哈佛學子為之傾倒。這家店的包子口味正宗、原料新鮮、制作標準化,讓美國客人品嘗到了地道的中國“點心”。每天在這里排隊買包子的人絡繹不絕。
中國菜永遠都流行,這沒錯,不過在美國,很多人品嘗到的往往都是美式中餐,其實是“中餐西做”,變成了迎合美國顧客的酸甜口味,與地道的中餐有些差異。此外,美式中餐常常以低價的快餐形式出現(xiàn),給人低端、廉價的印象。
不過近些年來,地道的中國餐館越來越受歡迎。在華盛頓特區(qū),一家廣東餐廳“大紅袍”開業(yè)。據(jù)老板陳先生介紹,他有一家售賣快餐的中餐廳,新開的這家定位更高端,菜品是地道的廣東菜。
吉利安是中餐的忠實粉絲,她告訴本報記者,之前她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,對中餐沒有特別的偏愛,吃了多年還是老幾樣。隨著身邊的中國朋友增多,她對中國的養(yǎng)生文化、美食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,也就愿意嘗試更地道的中式食品。她開玩笑說:“中國女生說吃豬蹄能美容養(yǎng)顏,我已經(jīng)嘗試過了,口味很棒,希望有效果。”
如今,很多國內知名的餐飲品牌如海底撈、大董烤鴨、小肥羊等也都進入了美國市場。美國中餐協(xié)會主席朱天活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,在美國,經(jīng)過本土化改造的中餐在品相、口味上都比較適合美國人的口味,也不必進行特別推介。但實際上美國人更喜歡地道的中餐,只是因為不了解,不愿嘗試,或者不知道什么是地道的中國菜。 中餐館在歐洲早已隨處可見
法國巴黎洲際酒店旗下的和平咖啡廳是一家百年老店,被列為法國歷史古跡,緊鄰巴黎歌劇院。3年半前,和平咖啡廳推出中式早點曾被視為一個標志性事件。
日前本報記者在和平咖啡廳采訪時看到,中式自助早餐豆?jié){、油條、白粥、饅頭、菜包、肉包、燒賣、咸鴨蛋、炒飯等一應俱全,肉松、豆腐乳、香菜、香蔥、小咸菜等佐料散發(fā)著誘人的香味。就餐的大部分為歐美客人。服務員埃馬紐埃爾對本報記者說,自推出以來,中式早點一直很受歡迎,現(xiàn)在他們每天早上都供應中式早點。
品嘗后,本報記者覺得中式早點的味道非常地道,尤其是豆?jié){的原香回味無窮。早餐部主任貝蒂告訴本報記者,為了推出讓客人滿意的中式早點,酒店行政總廚與其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,深入巴黎各個華人街區(qū),考察中式早點。然后精心分析、研究,又經(jīng)過兩個月的嘗試、推敲,最后才隆重推出。
“中餐館在歐洲早已隨處可見,”比利時國際中餐業(yè)聯(lián)合會會長楊丐鏡對本報記者說,無論是哪個歐洲國家,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城鎮(zhèn),都會有至少一家中餐館,“以比利時為例,比利時全國人口約1100萬,中餐館就有2000多家。”
比利時中華婦女聯(lián)合會主席楊愛娥也從事餐飲業(yè),她對本報記者說,一家好的中餐館既是外國人品味中華美食的地方,也是體驗中華文化的場所。比利時前首相迪呂波上世紀80年代起就光顧她經(jīng)營的餐館,至今依然是常客。
歐洲華僑華人青年聯(lián)合總會執(zhí)行會長傅旭海認為,歐洲的中餐行業(yè)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發(fā)展,目前正經(jīng)歷華麗轉身:一是從夫妻店式的家庭作坊向大規(guī)模的正規(guī)飯店轉變,10年前擁有100個座位的中餐館在歐洲還很少見,現(xiàn)在擁有300至500個座位的中餐館在歐洲大城市都可以找到;二是從低價位向中高價位轉變,中餐正逐漸躋身于歐洲餐飲業(yè)的主流位置。